掌握塑膠循環生命週期,奠基循環管理基石

環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永愷總經理、 吳欣樺主任

自1950年代起,塑膠逐漸取代傳統材料,全球塑膠生產量逐年增加,其耐用與便利的特性讓塑膠變成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在廣泛的應用下也對地球環境造成了危害,塑膠再生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更成為近年來國際間環境永續的重點項目之一,而英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EMF)報告中就曾指出,如果不改變目前的作為,2050年時海中的塑膠重量將超過魚群的總量。

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在線性經濟脈絡下,對於各式商品「用完就丟」的經濟發展法則,可能耗竭地球資源同時產生出各式廢棄物,同時造成生態和環境的劇烈變化,為了改變目前的局勢,循環經濟的轉型越來越受到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強調「資源可持續回復,循環再生」的循環經濟。

圖 線性經濟與循環經濟概念

在臺灣,過去線性經濟推動下,環保署持續針對末端的廢棄物執行管制,以多個數位化工具管理系統,包括廢棄物申報、資源回收與再利用管理及焚化系統等,配合廢棄物管理等一次性減量法規政策,管理全國塑膠廢棄物;而在循環經濟時代,不同於過往末端廢棄物管理視角,環保署在110年7月成立資源循環辦公室,配合整體塑膠循環策略推進,專責辦理整體資源循環政策規劃及管理,期透過由末端廢棄物往前溯源至產業端、製造/使用及原料進口端等,期透過盤整全國塑膠整體生命週期之物質流布現況,作為塑膠循環推動之首要基石。

塑膠生命週期資訊之掌握的廣度,從「塑膠」製品產品原料的取得,到產業生產、使用/消費以至於回收、再利用和廢棄等管理框架,涉及各機關部會,各機關因管理標的不同使得相關資料分散並不完整,導致資料整合管理不易,實須溝通整合;在深度資料部分,則發現產業端針對塑膠材質及使用量能之紀錄多不公開,而使用/消費端塑料材質製品多元,亦較難統整,故如何有效盤整並掌握塑膠生命週期資料中不足的缺口斷點,如塑膠各使用階段及申報數據之缺漏、產品材質多元未能有效分類、塑膠製品使用量與來源等是推動資源循環重要議題。

為此,在整體塑膠生命週期之廣度掌握,可優先透過國外塑膠循環、廢塑膠管理、資料庫建置等相關文獻及資料蒐整,參考國際上,如歐盟等國之現行推動作法,以回饋國內執行流布資料分析、釐清各階段鏈結斷點;而在深度部分,則應因地制宜推動國內相關產業資料普查調查,進而發展斷點鏈結公式與模式,期許逐漸鏈結各產業資料,最後透過塑膠資源循環資料庫及塑膠資源循環網絡平台整合全國塑膠流布即時及歷史現況資訊,包含全國流布圖表、各類塑膠材質/製品等產業資訊圖表等規劃,配合長程循環政策推動,亦可持續發展產業端平台工具,包含塑膠產業GIS料源地圖、二次交易媒合平台及再生商品查驗工具等,期許透過串聯上中下游產業,更完善的整體循環網絡平台架構,透過將數據電子化、系統化及圖表化,協助深入議題並解析資訊,以更有效掌握整體供應鏈流布全貌。

當然,若進一步再配合碳盤查及排碳效益案例評析,則可持續掌握整體塑膠通路與經濟規模,以利後續塑膠資源整體循環管理與推動,進而扣合淨零減量政策。

prev next
會員留言 請先登入
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
02-23688500
service@ceita.org.tw
訂閱最新消息

訂閱後,您會收到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