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築物高齡化下營建廢棄物何去何從

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 陳起鳳副教授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111年統計通報,我國住宅數量100年至111年逐年提升,其中屋齡中位數及結構皆朝老化趨勢發展,全國平均屋齡40年以上比例34.04%,而台北市屋齡40年以上宅數近43萬宅,比例高達45.51%,而屋齡30年以上之住宅數量更高達71.98%。圖1為六都屋齡中位數情況,六都皆逐年上升,民國100年時六都屋齡中位數皆小於30年,台中市、桃園市甚至在20年以下,但屋齡中位數逐年上升,顯示新建物興建速度或者老舊建築拆除速度仍低,而至民國111年,台北市、高雄市、台南市以及全國的屋齡中位數已超過30年。尤其台北市屋齡中位數遠高於全國平均及其他直轄市,將近40年,顯示台北市的都市老舊問題與其他縣市更嚴重。

圖1、全國與六都屋齡中位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統計通報111年第40周)

營建事業廢棄物主要分為營建混合物(R-0503)及土木或建築廢棄物混合物(D-0599)等,而以營建混合物為大宗。根據111年事業廢棄物申報量統計,111年我國事業廢棄物總產出2,118 萬公噸,其中營建混合物(R-0503)172萬公噸,占 8.81%。圖2為101年~111年營建混合物(R-0503)之歷年產出量,量平均產出量為144萬公噸,但隨著近年都市更新計畫、大型工程建案等因素,從108年後開始增加,於110年達到近十年來高峰約有181萬公噸的產出量,111年則稍微下降至172萬公噸,仍高於平均值。這些營建混合物含有廢棄混凝土、廢棄磚瓦、廢棄木材、廢棄塑膠、廢棄玻璃、廢棄金屬料等。有價材料如木材、塑膠、金屬料尚能回收再利用,但多數的廢棄混凝土、磚瓦等無機材料則多再利用作為填料,少數磚塊能回收做為原料使用外,極少部分能回到原料使用,多數皆為次級使用,如廢棄混凝土再利用方式分別為衛生掩埋場掩埋料、路基填料及空地回填料三種方式,國內尚未有廢棄混凝土回到原料再利用的做法。

一張含有 螢幕擷取畫面, 行, 設計 的圖片

圖2、歷年營建混合物(R-0503)產出量趨勢分析

我國位處地震帶,建築結構安全與民眾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因此政府希望透過加速都更、拆除危老建築,加強我國的建築物安全性能。根據台北市112年統計年報,台北市轄區內所有建築物構造別,以鋼筋混凝土(RC)及預鑄結構為最大宗佔約83.24%,其次為加強磚造8.96%及鋼骨結構(SC)、鋼筋鋼骨混凝土(SRC)4.04%,餘3.76%為鋼構建築、磚石、木造等。因此可見未來將有極大量營建事業廢棄物產生,以台北市為例,臺北市平均住宅面積(98.91 m2),稅籍房屋屋齡40年以上宅數共有428,760宅,因此40年以上建築面積為42,408,261.82 m2。再依照桃園市事業廢棄物網路申請審查系統所提參數(營建混合物總量計算m³/m²),並取各項單位產出量最高之數據作計算。計算結果,這些台北市40年以上建築物未來可能產出營建廢棄物3,487萬立方公尺,以每立方0.6頓作重量計算,結果為2,092萬噸之營建廢棄物,其中1,741萬噸為RC類材料。

由上述統計資料可見未來將產生大量的營建廢棄物,若後端無足夠的處理量能,廢棄物無法運出,建地亦無法動工。而廢棄物處理場若只能進行填料再利用,未來又還剩多少土地空間可以進行填料? 因此營建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仍須加強,不僅有機材料的再生與再利用、扣除金屬以外的無機材料仍須回到原料端,才能有良好的營建廢棄物循環體系。預期未來將有大量的老舊建築拆除工作,因此政府單位制度面的協助以及產學界的研發投入都應預先準備,預防任意丟棄破壞環境之可能。

prev next
會員留言 請先登入
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
02-23688500
service@ceita.org.tw
訂閱最新消息

訂閱後,您會收到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