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Parliament agrees to ban single-used plastic products since 2021.

2019-04-01

塑膠製品具有便宜、易取得、方便等特性,加上飲食消費文化的推波助瀾,導致近年來歐洲一次性塑膠製品及其廢棄物逐漸增加。但一次性塑膠製品難以回收,加上其使用場所大多為戶外,散落各地的廢塑膠製品最終常是流入海洋成為海洋廢棄物,海洋污染的問題也日漸加劇。

在個人消費習慣和社會風氣下,現行生產者及消費者缺乏轉向減少塑膠製品和其廢棄物的驅動力,導致塑膠廢棄物及其污染難以下降。有鑑於此,歐盟於2018年1月提出歐盟循環經濟塑膠戰略A European Strategy for Plastics in a Circular Economy,要求成員國在2030年前所有塑膠包裝皆採可回收材質(recyclable),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single-used plastics),並禁止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為了減少塑膠污染物洩漏,亦支持生態標籤、減少過度包裝、綠色採購、良好的廢棄物收集系統等措施,同時打算額外新增約 1 億歐元的預算,投入塑膠製品的研發,精進現有塑膠製品設計、提升耐久性與再利用性。

同年5月,歐盟執行委員會提案逐步禁用食品容器、飲料杯、棉花棒、餐具(盤子、攪拌棒、吸管)、氣球、包裹包裝、飲料容器(瓶、蓋)、菸草濾嘴、衛生用品(濕紙巾)、輕質塑膠袋等10項一次性塑膠製品(佔所有一次性塑膠製品86%;海洋廢棄物43%),擴大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讓生產者共同負擔淨化海洋的責任。歐盟將採行以下成本可行且能有效減少海洋廢棄物的策略:

  1. 限制一次性塑膠製品市場,使用現存之替代用品(如吸管)。
  2. 歐盟會員國根據成本效益,分別設定減量措施(如針對飲料杯、食品容器等)。
  3. 對於不屬於市場管制的產品,則加強提高社會大眾關注的管理手段,並擴大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4. 透過標籤,告知消費者適當(或不適當)的廢棄物處理方法。
  5. 產品設計(如與塑膠瓶相連之瓶蓋)。

2019年3月27日,歐盟議會以560:35票通過新的塑膠禁令,將由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Ministers)最終通過後正式公布,預計於2021年起實施下列措施:

  1. 禁止下列具有替代產品的一次性塑膠製品,包含:棉花棒、餐具、盤子、吸管、攪拌器、氣球棒(sticks for balloons)、杯子、用發泡性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製成的飲食容器、上述以氧化式分解塑膠( oxo-degradable plastic)製成之產品。
  2. 減少塑膠製食品容器和塑膠杯消費量,並且在特定產品上以標籤辨識。
  3.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生產者應負責清理廢棄物,特別是菸草濾嘴及捕魚用具等。
  4. 引入塑膠瓶蓋與瓶身相連的設計要求,塑膠瓶回收率在2029年時達90%(2025年77%)。2025年達到塑膠瓶中含25%再生塑膠,2030年含30%再生塑膠。

資料來源:

  1.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a.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plastics in a circular economy.
  2.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b.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the reduction of the impact of certain plastic products on the environ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ALL/?uri=CELEX%3A52018PC0340
  3. European Commission. 2019. Circular Economy: Commission welcomes European Parliament adoption of new rules on single–use plastics to reduce marine litter. Retrieved from: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TATEMENT-19-1873_en.htm

圖片來源:Pexels免費圖片

prev next
會員留言 請先登入
CEITA
02-23688500
Room 402, No. 71, Zhoushan Road, Daan District, Taipei , Taiwan
service@ceita.org.tw
SUBSCRIBE US

You will receive the latest news after you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