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循環經濟的展望

2021-02-21

撰文者:樊國恕 教授
社團法人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CEITA 理事長

全球塑膠生產量由1950年200萬噸,1964年1500萬噸到2014年達3.11億噸,預估20年內會倍翻並於2050年達到11億噸,這些使用過後的廢塑膠產品僅有9%被回收再利用,其餘的大部分都被拋棄在環境中,EMF報告更指出以目前的作為,2050年時海中的塑膠重量將超過魚群的總量,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大諷刺!那一鍋塑膠濃湯熬煮的海鮮大餐 《海洋塑化記》 及從一隻海龜鼻腔內拔出一支完整塑膠吸管 等紀錄片中,民眾似乎驚覺塑膠除了帶來生活的便利性外,已經因為食物鏈的循環而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及造成環境污染,因此也看到自己的責任,全球限(減)塑行動蔚為風潮,更在2018年達到顛峰,該年的世界地球日(票選主題選定為End Plastic Pollution)、環境日(主題為Plastic Pollution Prevention)無不振臂疾呼,各國政府及民間團體應該正視塑膠產生的污染問題,並採取積極行動來減緩或遏止塑膠的氾濫。

歐盟及聯合國等國際作為
塑膠循環經濟的重要推手英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簡稱EMF) 2016年出版《新塑膠經濟-重新思考塑膠的未來》(The New Plastics Economy-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針對促進塑膠達成循環經濟提出資源管理建議,並著重於塑膠包裝。報告指出「新塑膠經濟」的目標,包括改善塑膠的經濟與回收、減少洩漏至自然環境的塑膠、減少循環損失、使塑膠去物質化或與石化原料脫鉤。呼籲各國應重視此問題同時進行最大程度的減少塑膠使用,淘汰不必要的塑膠,盡可能使用替代產品,最大程度回收廢塑膠促進廢塑膠有效的循環利用,並加速創新的步伐,包括推動產品設計、商業模式、材料、技術與收集系統的創新,如此系統性的做為才能使每年流入海洋的廢塑膠減少80%。
在EMF出版《新塑膠經濟》報告書後,接續與聯合國環境署於2018年共同提出「新塑膠經濟全球承諾」,結合品牌企業、零售商、回收商、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宣布共同的願景,促進塑膠資源物質的封閉循環。聯合國環境署報告 中指出,從社會中去除所有塑料既是不可能的,然而選擇替代材料的做法對於減少對原生塑料的依賴性確實可以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
歐盟在循環經濟行動計畫的承諾下,透過其執委會工作計畫執行相關措施,宣示透過塑膠循環經濟策略,以改善塑料的經濟價值、數量和再使用率和回收再利用率,以減少塑料在環境中的污染,並將塑料生產與化石燃料脫鉤。歐盟並提出改善產品設計,針對包裝與包裝廢棄物指令進行修訂,以確保2030年在歐盟市場上所有塑膠包裝皆可透過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重新使用或回收 。歐盟執委會2015年通過歐盟循環經濟行動計畫,並將塑膠設定為循環經濟行動的關鍵目標,提出塑膠價值鏈生命週期中的挑戰,並於2017年將政策調整至專注於塑料生產和使用的面向,提出在2030年以前要達成歐盟塑膠包裝可全面回收,而2025年以前,達成歐盟塑膠包裝廢棄物回收再生率55% 。
塑膠被列為2020年新循環經濟行動計畫的關鍵產品價值鏈之一 。為了減少塑膠污染的問題,歐盟已經調查界定一次性塑膠產品以及塑膠漁具等關注物料,並已發布「減少特定塑膠產品對環境的影響(on the reduction of the impact of certain plastic products on the environment)」指令管理關注的塑膠產品/材質。聯合國巴塞爾公約亦於2019年將廢塑膠列為毒性化學物質中的「關注物質」來管制膠廢棄物的非法運輸以及有效的處理。

我國接軌國際的因應
臺灣身為地球村之一員,在這塑膠循環經濟的浪潮中不能缺席,因此環保署2018年公布「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第一版),其重點涵蓋「源頭減量」、「預防與移除」、「研究調查」及「擴大合作參與」4大面向共34項未來行動,包括禁限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期程(例如: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等);強化海灘清潔認養工作多元合作;與環保團體合作調查臺灣海岸垃圾組成及分布;推動5年5,000艘之環保艦隊攜回漁船廢棄物及海上漂流物;強化陸源垃圾及河川垃圾攔除清理跨部會合作等重要行動;同時提出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的一次性塑膠減用時程表,於當年度6月8日世界海洋日預告「限用一次性塑膠吸管」草案,自2019年7月起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四大類業者,不得提供內用者一次用塑膠吸管。
近來環保署以減塑生活為主軸,包括(一)一次用塑膠產品減量持續推動一次用塑膠吸管及免洗餐具限制使用;(二)推動環保外送試辦計畫,媒合外送平臺、可重複清洗餐具租賃業者及餐飲業者,讓消費者透過外送平台app訂餐,可選擇以環保餐具盛裝,餐飲業者以餐具租賃業者事先放置於餐廳之環保餐具盛裝餐點,經外送員傳遞、消費者用餐後,將環保餐具送至餐具租賃業者設置之回收點,後續由餐具租賃業者至回收點回收並清洗。消費者完成餐具歸還後可取得foodpanda外送優惠碼,下次消費可折抵30元(消費滿100元),以經濟誘因鼓勵;(三)網購包裝減量推動「循環袋(箱)試辦計畫」,與PChome24小時購物、momo購物網、台塑購物網、直接跟農夫買等4家網購平台,推出網購包裝循環袋(箱)之環保網購選擇,並媒合中華郵政及配客嘉公司(PackAge+)回收循環袋(箱),開啟創新商業模式;(四)推動環保夜市與評鑑,進行全國22處夜市或商圈環保改造,推動6大面向環保改善工作,包括一次用產品減量、資源回收、低碳節能、油煙排放控制、餐飲廢(污)水處理、環境及公廁清潔等,打造「減塑、低碳、清新」之環保夜市。
在資源循環整體規劃部分,由107至109年資源回收再利用推動計畫,從生產、消費、廢棄物管理及二次料市場等4面向及相關績效指標,跨部會共同推動循環經濟廢棄物資源化;110至113年規劃以生產、消費、物料管理及跨域共進的主軸進行擘劃,如在生產面推動採用易循環材料、易循環產品設計、優化產線能資源效率;在消費面延長產品壽命、推動政府機關與團體循環採購、引領綠色消費文化;在物料管理面,強化原料/二次料/廢棄物的分流、優化再生產品的循環資源規範、完善物料循環體系;在跨域共進部分,則促進資源循環整體發展,包括:建立數位化工具應用、建立財務支持與促進產業參與及加強溝通與教育。
在塑膠資源循環部分,以推動塑膠包裝膜循環及提升品牌產品與塑膠容器再利用再生塑料為主軸。為利塑膠包裝膜資源循環,建置聯繫平台,媒合上下游業者,回收量販店PE包裝膜成為塑膠再生原料。108年已媒合家樂福為示範點投入運作,109年新增大潤發、愛買、好市多三家業者參與,並協調再利用業者,將回收區域擴大至中南部地區,後續將推動量販店/超市塑膠包裝回收計畫,增加回收品項及量能。於109年10月13日串聯製造端、使用端以及回收再利用產業,以自願性方式推動再生塑膠使用,邀集聯合利華、耐斯企業、花王、綠藤生機等國內知名清潔製品業者,以及容器製造商有美、永裕塑膠及回收再利用商宏恩塑膠共同響應,宣告於2025年非食品級塑膠容器再生料摻配量達25%之目標。後續將推動適用國內塑膠產業可推行之驗證制度,同時配合對品牌商與容器製造業進行追蹤查驗,以確保塑膠再生料品質及來源,並鼓勵品牌商於產品進行再生成分相關資訊揭露。

未來的挑戰與展望
資源循環已成為全球環境發展主流,各界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也有重大的改變。在5+2的政策導引下,我國廢棄物管理發展迄今,已逐步由焚化與掩埋等管末處理,朝向減少資源消耗、抑制源頭廢棄物產生,並強調資源回收再利用之前端管理。環保署以「扭轉廢棄資源走向循環未來」為政策主軸,推動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源頭減量、資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方式,有效將資源廢棄物循環利用,逐年達成垃圾零廢棄、全回收之目標。然此推動仍需激發
1)民眾意識及行動力的提升,
2)企業文化及技術的改善,及
3)政府政策法規的導引及部會間的整合。
以消極的強制手段來杜絕使用有問題和不必要的塑膠產品,同時以更積極的朝向以產品可重複使用,可回收利用,可分解,以及原料可替代為軸心的策略推動有效可行的行動措施,來改變消費模式重塑市場,期盼各項行動以充分溝通及循序漸進方式來逐步穩健落實,以創造跨域共進及永續發展的塑膠循環經濟。

參考文獻:

  1. Edward Scott-Clarke (2012). Plastic Shores.
  2. Lee, J. J. (2018, June 05). How Did Sea Turtle Get a Straw Up Its Nose?
  3. UN (2018, June 05).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for adopting alternative materials to reduce marine plastic litter
  4.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plastics in a circular economy.
  5.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plastics in a circular economy.
  6. EU. 2020. 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 Retrieved from: https://ec.europa.eu/environment/circular-economy/pdf/new_circular_economy_action_plan.pdf

圖片來源:Pexels免費圖片

prev next
會員留言 請先登入
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
02-23688500
service@ceita.org.tw
訂閱最新消息

訂閱後,您會收到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