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化學物質風險管理

2020-10-30

自1990年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已開發國家就提出一系列的化學品安全國際公約和法規,如鹿特丹公約Rotterdam Convention (國際貿易中危險化學品和農藥之進出口採事前知情同意程序Prior Informed Consent)、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 (限制生產或禁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控制有害廢棄物跨境轉移)、國際化學品管理策略方針SAICM(以生命週期概念促進化學品安全的全球性政策框架)、化學品分類及標示全球調和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等,對世界各國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安全和決策管理上已形成顯著影響。

目前為止,有害化學品的管理在國際公約和協議的作用下已有初步成效,但隨工業發展以來,科技進步使得許多新興化學物質的合成或製造難度降低,各種化學物質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逐漸增加,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之處。現代日常生活中會透過各種暴露途徑,如食入、吸入、或皮膚接觸到各種化學物質。雖大部分化學物質在一般使用狀況下對人體健康無虞,但仍有少數會對人體健康或環境構成威脅。

鑑於人類生活中無可避免地會接觸各類化學物質,且各化學物質在製造、使用、廢棄階段都可能多少對環境造成影響。目前世界上化學品的管理趨勢逐漸由單純只考量化學物質本身特性,擴大到同時考量人們如何使用、接觸該化學物質,再針對使用量高、接觸與暴露量大的化學物質進行管理,而非僅一味管制有毒化學物質。透過化學物質風險管理,以科學為基礎進行風險管理之決策,根據科學數據與證據,定量估算某一族群因接觸化學物質導致某些危害之機率。

目前各先進國家皆致力於加強化學物質風險管理,但因應國情差異與政府量能在管理方式上又有部分差異,以歐盟為例,2006年提出的REACH法案(concerning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即為bottom up管理,將風險評估的主要執行者訂為生產或進口1噸以上化學物質之企業,希冀藉由確立過去未要求的企業責任,強制企業自我進行嚴格且細緻的風險評估後產出化學物質安全報告(chemical safety report, CSR),承擔化學物質製造和使用責任,分別針對歐盟境內的化學物質註冊、評估、授權、限制等,從源頭確保化學物質的安全使用。另一種則為美國使用的top down管理方式,確立政府為風險評估之主要執行者,美國的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Toxic Substance Control Act, TSCA)以及2016年的21世紀化學物質安全法案(Frank R. Lautenberg Chemical Safety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 LCSA),規範企業提供基本的化學物質資料後,再由美國環保署經化學物質管理三步驟:排序(prioritization)、風險評估(risk evaluation)與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先透過排序確定待確認風險之化學物質優先順序,排序較前的化學物質應盡快估算其風險,以利化學物質完整管理。

綜觀而言,目前化學物質管理的全球趨勢已逐漸邁向科學化的風險評估與管理,世界各國皆依照自身需求與本土量能有不同對應管理方式,台灣亦於2014年開始施行化學物質登錄制度,初步要求企業繳交物質基本資料、製造輸入量、用途資訊等資料,後續(2020~2022)再繳交更多關於毒理、危害評估、暴露途徑等化學物質資訊。以台灣現有狀況而言,單獨由國家進行風險評估的量能較不足,可思考如何妥善讓政府與企業責任分別達成平衡,例如:可透過政府提供部分全球一致之資訊(如化學物質毒理與劑量反應等資料)或訂出標準風險評估模型與做法,再由企業為主執行自我風險評估等方式,不僅可協助企業接軌國際化學物質管理趨勢,亦可利用有限資源達到效率化之風險管理目標。

 

參考資料:

  1. European Chemical Agency. https://echa.europa.eu/
  2. Risk Evaluations for Existing Chemicals under TSCA. https://www.epa.gov/assessing-and-managing-chemicals-under-tsca/risk-evaluations-existing-chemicals-under-tsca
  3. 國際化學品政策宣導網。揮別惡名 美國毒性物質控制法修正案LCSA精解。https://www.chemexp.org.tw/content/news/NewsDetail.aspx?id=3335

 

圖片來源:Pexels免費圖片

prev next
會員留言 請先登入
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
02-23688500
service@ceita.org.tw
訂閱最新消息

訂閱後,您會收到我們的最新消息